您好,歡迎來到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官方網站!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新鄉先進群體形成軌跡與成長規律探析
發布時間:2020-09-14 16:29:49 點擊:1794
新鄉先進群體形成軌跡與成長規律探析

新鄉先進群體形成軌跡與成長規律

新鄉市委黨校課題組

     編者按:按照市委落實趙樂際同志的指示要求,我們對新鄉先進群體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們認為,新鄉先進群體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所組成,了解和研究新鄉先進群體,必須注重時代性、全面性。本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了新鄉先進群體的鮮明特征、形成軌跡、成長規律、突出貢獻和時代意義。其中著重探討了其形成軌跡與成長規律,供領導參閱。

新鄉先進群體,是新鄉市長期以來開展“學先進,樹典型”活動,在榜樣示范帶動作用下,逐漸形成的一大批以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為主體,涵蓋各行各業的一個典型群體。目前,新鄉先進群體呈現“十百千”現象,即10多個中央表彰的先進模范,其中6位被中央領導批示表彰,100多個省級表彰的先進模范,1000多個市縣鄉級先進模范,這一現象為全國獨有。

  近年來,新鄉先進群體被關注度越來越高。2013年以來,中央領導多次對學習新鄉先進群體作出批示,全國各地前來學習的越來越多,僅2016年來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學習培訓的就達1.5萬人。不少外省市領導同志來新鄉調研后感慨的說:“真想不到,這里有一大批基層共產黨員勇于擔當,努力支撐著共產黨的執政大廈?!彪S著新鄉先進群體影響力日益增強,人們希望對這一現象進行解讀。我們在深入調研總結的基礎上撰寫了這篇研究報告。

  一、新鄉先進群體的鮮明特征

新鄉先進群體和其他地區的先進相比較,既有共性,又有鮮明的個性,認識新鄉先進群體,首先應當了解其特征。我們認為新鄉先進群體有四個標志性特征。

  (一)群體性特征

全國農村基層黨組織中先進黨組織約占30%左右,但在新鄉市3000多行政村中,先進黨組織占60%左右,即1600多個,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這是新鄉先進群體形成的土壤和環境。同時,新鄉先進群體呈“寶塔式”結構,上端為10多個國家級典型,中端為100多個省級典型,下端為1000多個市縣鄉級典型,這是新鄉先進群體呈現的又一重要標志。認識這個問題很重要,新鄉先進群體并非僅幾個大型典型,而是大中小并舉的典型群體。研究新鄉先進群體,我們不僅要重視“頂天立地”的大典型,更要重視“鋪天蓋地”的中小典型。例如,原陽縣韓董莊鎮姬屋村,該村七名干部,平均每人每年出資1.5萬元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他們不是大款,沒有驚天壯舉,心里有的只是責任和擔當。象這樣的“小共產黨員、小典型”在新鄉很多,他們默默無聞地影響著黨在農村的執政生態。實踐證明,沒有大批中小典型支撐,就不會誕生大型典型;沒有大型典型引領,中小型典型也不可能健康成長。他們之間是相互學習、相互示范、相互競爭的依存關系。

(二)先進性特征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先進性是黨的本質特征。新鄉先進群體充分體現了黨的先進性,主要表現為:黨和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黨性原則——“聽黨話,跟黨走,黨叫干啥就干啥(史來賀)”;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宗旨意識——“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當老師,把群眾當主人(吳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說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難也不變(鄭永和)”;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創新理念——“不惟書,不惟上,只惟實(史來賀)”;吃虧奉獻、廉潔奉公的優良品質——“手不伸,身不懶,嘴不饞(許福卿)”等。新鄉先進群體這些優良品質,繼承了黨的光榮傳統,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進一步弘揚,同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一脈相承。

(三)時代性特征

新鄉先進群體是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個歷史時期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他們以正在做的事為中心,圍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不斷破解前進中遇到的難題,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經驗。因此,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功能最符合當代人的心理需求,同時,前來培訓學習者還可以同全國鄉鎮黨委書記的榜樣吳金印、太行公仆張榮鎖、全國十大女杰劉志華、先富幫后富企業家裴春亮、范海濤等面對面對話與交流,理想與現實在這里碰撞,學員們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在這里尋找著答案。這種教育效果既直觀又現實,激起人們心靈的強烈震撼。

(四)可復制性特征

新鄉先進群體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經驗的可復制性,包括先進群體形成經驗和實踐經驗。如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如何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如何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新鄉先進群體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只要縣鄉村三級黨組織聯動創建,不僅能在短時間內形成自己的先進群體,而且還能發揮出黨的優勢,在破解各種難題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密切干群、黨群關系,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因此,許多外來參觀學習的基層干部對此感受最深,他們說,新鄉先進群體經驗可看、可學、管用、可復制。

二、新鄉先進群體形成軌跡

新鄉先進群體的形成經歷了一個較長時期、不同階段的歷史考驗。我們對新鄉先進群體形成軌跡的認識也經過了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我們認為,新鄉先進群體的形成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誕生時期。新鄉先進群體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1963年5月29日中共河南省委作出向史來賀學習的決定為標志。史來賀自建國初期就是先進典型,他帶領劉莊村從1957年至1962年連續六年奪取糧棉大豐收,為國家貢獻連年遞增,三年困難時期亦是如此,最終引起中央及省委關注。河南省委樹立史來賀與劉莊典型后,立即在全省掀起了學劉莊、學史來賀的高潮。在榜樣示范帶動下,一批先進模范涌現出來。吳金印就是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典型代表,吳金印當了三年村支書,硬是把后進村變成先進村,被中共汲縣縣委(現在的衛輝市)樹立的縣級典型。

第二階段:磨難時期。“文革期間”,新鄉一批先進典型先后夭折,部分原因是經不起階級斗爭擴大化考驗而垮臺,也有的是緊跟極左潮流而變質。只有部分典型如史來賀、鄭永和、吳金印等保持了清醒頭腦,他們在動亂年代,帶領干部群眾埋頭苦干、艱苦創業,并經受住了種種磨難。新鄉先進群體的“領軍人物”在文革中保留了下來,為新鄉先進群體后來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第三階段:形成時期。新鄉先進群體形成于改革開放初期。偉大事業的呼喚,為先進典型的涌現創造了時代機遇;史來賀領導的劉莊村迅速崛起,為先進模范涌現提供了鮮活榜樣;中央領導不斷的前來視察,為先進模范涌現提供了強大動力;各級黨組織不斷選樹典型,激發了基層干部爭當先進的活力。以1993年至1996年,新鄉市委、河南省委、中組部與中宣部先后作出開展向吳金印學習的號召為標志,新鄉先進群體終于形成。吳金印典型是時任新鄉市委書記吉炳軒發現并向上級推薦樹立的,時任省委書記李長春十分重視,兩次深入唐莊鎮暗訪,并以省委名義向中央推薦。在新鄉市委精心組織下,連續幾年開展學習吳金印活動,力度之大,影響之遠,前所未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上世紀90年代是新鄉先進群體形成的黃金10年,一大批先進典型先后涌現出來。

第四階段:快速發展時期。2002年回龍村張榮鎖先進典型被中央發現并大力表彰為標志。2002年8月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李克強視察新鄉學先進情況,他告訴市委領導:“全國典型,河南最多;河南典型,根在新鄉”。他要求組織專家研討這種現象。李克強同志的指示,也為新鄉先進群體定了基調。當年9月27日一篇《新鄉先進群體崛起奧秘》刊登在新鄉日報上。以此為契機,新鄉各級黨組織不斷增強“樹典型、學先進”意識,特別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氛圍也逐漸形成。因此,本世紀初十年,成為新鄉先進群體快速發展時期。

在這一時期,新鄉先進群體完成了三個轉變:從少數典型向典型群體的轉變,即各縣區、鄉鎮都有了自己的典型;從典型的單一結構向典型的多種層級的轉變,即形成了大中小典型層級;從要我當模范向我要當模范的轉變,即在基層黨組織中形成了爭當先進的氛圍。

研究總結新鄉先進群體形成軌跡,我們認為,至少有四條啟示需要引起重視。

一是不斷地選樹時代需要、人民期盼的典型。所謂選樹典型,就是把那些走在時代前列勇破難題,不斷創造新業績、新經驗的先進模范,號召人們向他們學習。規律證明“樹一賢人,則群賢畢至”,榜樣示范下,先進群體必將逐漸形成。

中央歷來重視樹典型工作,并為全黨選樹大批典型。中央也要求各級領導同志重視典型工作。1998年李長春調離河南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時,中央對他評價其中一條是,為中央選樹了鄉鎮黨委書記吳金印典型??梢?,中央是多么重視這項工作。

二是大力轉化后進,為先進群體形成營造良好氛圍。先進典型不能成為“盆景”,更不能被后進包圍。黨組織選樹先進典型的同時,必須大力轉化后進,后進黨組織越少越好。在先進多、后進少的區域,不僅先進典型不被孤立,而且愿當先進者會越來越多。

三是對先進模范給予各種關愛。黨組織既要愛護先進、支持先進、幫助先進,同時還要對先進模范進行監管,不斷提升素質,防止先進典型變質。其中,各級黨組織的關愛是先進典型最大動力源,這種關愛是多方面的,榮譽和精神關愛最重要。中小型典型需要上級黨組織關愛,大型典型需要更高層黨組織關愛。

四是培育“領軍人物”,引導先進群體健康成長。先進群體需要領軍人物。新鄉先進群體領軍人物先是史來賀,如今是吳金印。領軍人物需要具備四個條件,即事跡突出、榮譽規格高、創新經驗多、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吳金印在鄉鎮黨委書記的位子上一干就是49年,幾十年來他帶領群眾:治理“三荒”造耕地;“三化”協調謀發展;移民搬遷精準扶貧;堅持干部同群眾“四同”;利用群眾力量解決群眾問題。2015年,被省委授予全省唯一的“焦裕祿式好干部”。近年來,新鄉先進群體之所以勃勃生機,吳金印的引領作用十分重要。

三、新鄉先進群體成長規律

新鄉先進群體之所以層出不窮的涌現、長盛不衰的成長,我們研究認為,有三條主要原因。

首先,先進典型要經受住各種考驗,并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改革開放以來既涌現出了大批先進典型,也有一些中小型典型先后垮臺,其原因,或是驕傲自滿使決策脫離實際、作風脫離群眾而垮臺;或是體制改革照搬外地做法喪失集體經濟優勢而垮臺;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私心膨脹權力尋租而垮臺。如何看待部分先進典型垮臺現象?我們認為這是優勝劣汰的結果,屬正?,F象。但是,新鄉先進群體中的領軍人物如史來賀、吳金印、劉志華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自覺的經受住了各種考驗,一是權力關:當有人向吳金印行賄時,他不僅拒收而且立下規矩,“你們有困難我們幫助,但越軌的事絕不能干”。二是榮譽關:他們始終認為,取得的成績應歸功于黨的正確領導和群眾的大力支持,因而頭腦清醒,謙虛低調。三是是非關:善于把中央政策和自身實際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是他們成功的最大奧秘。四是苦樂關: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帶領干部群眾艱苦創業,始終同群眾密切聯系,贏得群眾的真心擁戴。五是得失關:他們懂得“放棄一片樹葉,就能收獲一片森林”的道理。吃虧奉獻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得黨心、民心就是他們的最大收獲。新鄉先進群體繼承了黨的優良傳統,保持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這是他們健康成長的最大奧秘。

凡經受住上述考驗的先進典型,共產黨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深深扎根于頭腦中,他們具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始終緊跟中央號召、時代步伐,把中央精神同自身實際結合,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其次,自覺加強黨的建設,實現“兩不”脫離。以先進黨組織書記為代表的先進群體,深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從政規律,他們圍繞密切聯系群眾這一主線,自覺的加強黨的建設。新鄉縣張青村支書張澤橋創建的“村民代表提案制”,把黨的領導、村民當家作主、依法治村落到了實處。該制度破解了新時期鄉村治理中的一系列難題,如干部服務群眾,由村民代表及時發現并反映問題;重大決策,干部同黨員和村民代表民主協商;黨支部、村委會、村監委權力分開,防止了權力過于集中;依靠群眾力量解決群眾難題,把矛盾化解在基層;重大事項及時公開,接受監督??恐贫纫幏陡刹啃袨?,確保干部“兩不脫離”,從而使先進黨組織實現了健康執政的目的。目前,全市許多縣(市)區都在踐行這一制度,并在這一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成為基層干部“兩不脫離”的制度保障。

其三,營造有利于先進模范成長的環境。區域范圍內能否涌現先進模范,先進模范能否健康成長,同該地區政治生態、人文環境密不可分。誕生于新鄉大地上的先進群體,成長過程中有“五個得益”。一是得益于紅色基因傳承。新鄉市北部為抗日根據地,黨組織健全,英模人物眾多??谷沼⑿酃d(電影《平原游擊隊》李向陽的原型)是杰出代表。他的事跡影響很大。新鄉先進群體繼承了英模的優良品質,并使這種優良品質代代傳承。以郭興為代表傳承于史來賀、鄭永和等;之后又傳之于吳金印、劉志華、許福卿等;如今又傳到裴春亮、范海濤等。正如裴春亮所說:“我是聽著他們的故事成長起來的”。這就是紅色基因對新鄉先進群體傳承的方式之一。二是得益于良好家風傳承。良好家風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新鄉先進群體中的模范人物大多都受到良好家風影響。如史來賀之于史世領。史來賀逝世后,史世領之所以得到村民認可,以全票當選村黨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就是史世領繼承了史來賀的優良品質。再如范海濤一家兩代全國勞模和三任村支書(父親是全國勞模,父親和母親曾擔任過村支書)。范海濤的許多優良品質都是受到父母親的影響。三是得益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關愛。1958年4月毛主席撰寫《介紹一個合作社》的文章,“非常高興的”向全國推廣封丘縣應舉合作社的經驗。同年8月6日,毛主席冒雨視察了新鄉縣七里營人民公社。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中央主要領導都曾親臨新鄉,江澤民、胡錦濤兩次視察新鄉的劉莊、京華等先進村,100多位省部級以上領導人前來視察、調研,中央有關部門多次推廣新鄉經驗,這些都給先進模范以陽光雨露、強大動力。四是得益于中央省市各級黨組織持續開展樹典型、學先進活動。從新中國成立起,中央領導多次接見新鄉先進模范,新鄉多位基層黨組織書記被中央表彰。中共河南省委和新鄉市委曾四次作出向史來賀學習的決定(即1963年、1980年、1989年、2003年),這在全國僅有。黨組織每樹一個典型就會影響與帶動一批先進模范。五是得益于一些縣(市)區、鄉鎮黨委善于運用“抓兩頭促中間”工作法。他們以此為黨建工作抓手,一頭選育先進典型,一頭抓后進黨組織轉化,使他們所在的鄉鎮也形成了自己的先進群體。目前,全市至少三分之一鄉鎮達到這種狀態。其中,輝縣市冀屯鎮、孟莊鎮、原陽縣韓董莊鎮、封丘縣城關鎮、李莊鎮最為突出,他們不僅形成了先進群體,還“消滅”了后進村。上述“五個得益”,為新鄉先進群體成長營造出良好環境,即黨風帶動民風,民風影響黨風。

四、 新鄉先進群體對黨和國家的貢獻

新鄉先進群體自形成以來,發揮黨的優勢,不斷探索欠發達農村脫貧致富、美麗鄉村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等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通過樹典型、抓黨建,積極探索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有效途徑。其中,新鄉先進群體最突出的貢獻,我們認為是有效探索了黨在農村如何執政的特色道路。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何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夯實執政之基,始終是黨建工作面臨的重大問題。對共產黨來講,“天大地大都沒有這個問題大”。從新鄉實踐看,鞏固黨的執政之基,核心是通過密切干群關系達到密切黨群關系,從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在群眾眼里,身邊干部就是黨的化身,群眾有困難、農村有矛盾,干部及早發現、及時解決;干部解決重大問題時,同群眾民主協商、自覺接受監督;黨員發揮模范作用,各項工作走在前頭;黨員干部靠吃苦、奉獻精神建設美麗鄉村,群眾有很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因而干群、黨群關系和諧。由此可見,良好的政治生態首先從密切干群關系入手。新鄉先進群體是從四個方面滿足群眾需求、密切干群關系的。

一是滿足群眾脫貧致富需求。新鄉先進群體全部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們自覺加強黨的建設,發揮黨的優勢,走出了多條脫貧致富的途徑。如以史來賀為代表的劉莊村,靠干部帶頭吃苦、帶頭吃虧,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了脫貧致富;輝縣老書記鄭永和、唐莊鎮黨委書記吳金印靠艱苦奮斗,帶領群眾治山治水,實現脫貧致富的同時,也為“三化”協調發展創造了條件;以張榮鎖為代表的大批“雙強”干部,即個人致富強、幫帶群眾致富強,通過發展各類致富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以裴春亮、范海濤為代表的一批企業家村干部,靠個人無私奉獻,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還有更多的是靠干部服務群眾,黨員發揮模范作用,幫助群眾排憂解難,興起全民創業熱潮,走出脫貧致富道路。實踐證明,新鄉先進群體靠黨組織帶領,發揮黨的優勢,走脫貧致富道路,群眾滿意度最高。

二是滿足群眾當家作主需求。讓群眾當家作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新鄉先進群體努力做到:凡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問題,黨支部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拿出解決方案,然后同群眾商量,達成共識,形成決策;決策執行過程和結果及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他們在實踐中還創造出了多種民主協商形式,運用民主協商方式解決群眾的各種問題,從而實現了黨的領導、群眾當家作主、依法治村的有機結合。群眾聽得明白、想得明白、看得明白,在工作中也給予了積極配合。

三是滿足群眾構建和諧社會需求。社會的發展變革,必然會帶來諸多矛盾,群眾迫切希望干部能夠正確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新鄉先進群體在化解農村矛盾問題上也做了積極探索:一是發揮黨員和村民代表作用,及時發現矛盾,正確解決矛盾,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實現了“小矛盾不發生,大矛盾不出村”。二是站在群眾立場上思考問題,在解決農村矛盾時,既維護多數群眾利益,也考慮少數群眾合理訴求,從而實現雙贏。三是運用群眾智慧解決群眾難題,如吳金印創造的“四堂會審”工作法,在解決矛盾時,由鎮干部、村干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組成甲方,同矛盾群眾坐在一起進行協商,把群眾的矛盾交由群眾自行解決。這種辦法,既充分發揮了黨的政治優勢,也是解決農村矛盾的有效途徑。

四是滿足群眾對好干部的需求。中國農民自古至今都希望執政者尤其身邊干部是好干部,好干部能成為他們“主心骨”。新鄉先進群體都能扎根基層,心系群眾。一是能不斷地為全體群眾辦好事實事,也為少數弱勢群體提供精準服務,解決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二是敢于碰硬,解決不公正問題。對于個別人侵占集體利益的行為,他們敢于亮劍,勇于維護正義。三是作風上不脫離群眾,靠艱苦創業、清正廉潔、吃虧奉獻等,贏得群眾擁護。因此他們威信高,講話群眾愿意聽,布置工作群眾配合,解決問題群眾信服,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五、新鄉先進群體的時代意義

目前,我們的時代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黨的建設也進入關鍵時期。在這一背景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還將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币虼?,如何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問題,引導教育黨員干部堅定理想、堅定信念,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破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是擺在全黨面前的一個戰略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國各地都在探索破解這一難題。

新鄉先進群體精神與中央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高度契合,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提供了鮮活的樣本。既有典型鮮活的事例,又有生動真實的場景;既有系統的制度體系,又有基層工作的方法措施,影響力大、正能量足、示范性強。自從河南省委確定建立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以來,其教育示范意義日益突出。

一是崇高精神的可學性。新鄉先進群體的崇高精神是黨員干部教育的好教材,能夠啟發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的意識,牢記為民宗旨,解決精神狀態,提升道德修養。新鄉先進群體精神內涵可概括為:愛黨愛國,信念堅定;心系群眾,一心為民;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實事求是,勇于創新;吃虧奉獻,廉潔奉公等。新鄉先進群體精神同我們黨各個時期所倡導的時代精神,高度契合,一脈相承,本質相同。凡到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培訓學習者,無不發自內心的講:事跡感人,精神撼人。

二是根本經驗的可復制性。精神由經驗支撐,精神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精神是經驗的總結與升華。目前,黨在農村如何執政?其中有三個重大問題,即黨組織如何服務群眾,不斷滿足群眾的需求;干部如何密切聯系群眾,同群眾一起干事創業;黨員如何發揮模范作用,保持黨的先進性。做好這三點,干群、黨群關系必然密切,黨的執政基礎必然鞏固。新鄉各級黨組織注重發揮典型多、影響大的優勢,持續開展樹典型、學先進活動,努力放大典型的先進性,形成人人學習先進,個個爭當先進的氛圍。黨組織和優秀干部在爭當先進過程中,不斷破解上述難題,創新黨建工作經驗。因此,許多參觀者都對新鄉這些經驗給予充分肯定,并認為具有可復制性。

三是典型模式的多樣性。新鄉先進群體既相互影響、相互傳承,又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探索出了多條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路徑,為參觀學習者提供了多個樣本。如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劉莊模式;建設美麗鄉村都市的京華模式;三化協調發展的唐莊模式;發展特色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回龍模式等。目前,最具時代意義的是以裴春亮、范海濤為代表的企業家,個人致富后不忘初心,自覺回報社會,主動回村當干部,奉獻出自己的巨額資金,從而把群眾帶到富路上。當參觀者看到范海濤奉獻三億多把南李莊群眾帶到富路上,看到南李莊群眾的幸福生活時,許多人激動地說,“太感人了!”。正是這些感人的事例,才達到了啟迪人、教育人的目的。目前,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成熟教學點已經有十多處,這在全國為數不多。

四是解決問題的現實針對性。健在的模范,正在做的事,是新鄉先進群體同全國其他干部學院和教育基地的最大不同。新鄉先進群體站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高度,以正在做的事為中心,抓住密切聯系群眾這一根本,破解了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難題,這種解決現實問題的教育功能,最符合當代人的現實需求和心理需求。

以上我們從五個方面,對新鄉先進群體精神的形成和發展規律進行了解讀。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進一步弘揚新鄉先進群體精神、放大新鄉先進群體經驗,把新鄉先進群體精神轉化為推動新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以下三點應當引起思考。

第一,把樹典型、抓黨建作為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抓手。新鄉先進典型層級高、數量多,是黨建工作的最大優勢。長期以來,持續開展樹典型、學先進活動,涌現大批先進模范。新鄉先進群體最大貢獻是探索了黨在農村執政的一系列難題,這也成為中央領導和外地基層干部最關注的地方。但是,新鄉的黨員干部對新鄉先進群體重要性的認識,差別很大。因而,在黨建工作理念上、黨建工作部署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學習先進群體精神,放大新鄉先進群體經驗,任重道遠。

第二,切實用好“抓兩頭、促中間”工作法。這是毛主席教導我們的領導藝術。新鄉先進群體之所以形成并健康發展,最大奧秘就是各級黨組織活學活用了這種方法,一頭抓先進典型的培育和壯大,一頭抓后進黨組織的轉化與減少。實踐證明,只要各級黨組織切實用好這一工作方法,先進群體就會不斷壯大,良好的政治生態就會逐步形成。工作實際中我們也看到,為什么有些地方矛盾多,上訪不斷?為什么先進黨組織都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實現社會和諧?差別就在先進群體的普及度上。

第三,要重視鄉鎮黨建工作,每個鄉鎮也要形成自己的先進群體。鄉鎮黨委和村級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執政的最基層組織。如何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鄉鎮黨委處于關鍵環節。新鄉市100多個鄉鎮的實踐證明,凡優秀鄉鎮黨委書記所在的鄉鎮,如吳金印所在的唐莊鎮、趙化錄所在的冀屯鎮,陳明所在的李莊鎮等,不僅形成了自己的先進群體,而且各項工作勃勃生機。因此,抓好鄉鎮黨建工作,努力使鄉鎮范圍內形成先進群體,應當成為全市黨建工作的著重點、著力點。

這三點,既是新鄉先進群體為我們提供的重要啟示,也是進一步弘揚新鄉先進群體精神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打印本頁    
0
国产精品天堂ava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