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屯鎮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底氣來自哪里
——對冀屯鎮今后五年發展目標的調查與思考
新鄉市委黨校、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聯合調研組
編者按:樹典型、學先進、抓黨建,是我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特色與優勢。市委作出開展向趙化錄同志學習的決定,標志我市又涌現出一個重大先進典型。對這一重大先進典型運用得好,必將對我市基層黨建工作、新鄉先進群體健康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新鄉市委作出關于開展向趙化錄同志學習決定之后,在全市農村基層干部中引起很大反響,一個學先進、趕先進的熱潮正在悄然興起。這充分證明,市委作出向趙化錄同志學習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對于推動我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新鄉先進群體健康發展,將會產生強大作用。
面對著榮譽和紛至沓來的學習熱潮,冀屯鎮黨委頭腦冷靜,思路清晰,決心以實際行動回報上級黨組織的關愛和信任。他們圍繞“富民強鎮”目標,全省找站位,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力爭未來五年內經濟社會主要指標進入全省前十,走出一條具有冀屯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那么,冀屯鎮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底氣來自哪里?帶著這一問題,市委黨校課題組進行了跟蹤調研。
一、冀屯鎮的發展現狀以及多年來在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優勢,為冀屯鎮高質量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2018年冀屯鎮經濟社會主要指標
截止10月份,冀屯鎮經濟總量達到23.8億元,年底預計達到30億左右;公共財政收入2.2億元,預計年底達到2.8億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底預計達到1.8萬元;全鎮766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178人。
(二)冀屯鎮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進入全省前十
到2023年時,冀屯鎮經濟社會發展力爭實現以下指標:經濟總量達到100—150億元;公共財政收入達到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萬元;10個壓煤塌陷村搬入新區,人口規模由目前的1萬人達到3萬人,貧困人口在實現全面脫貧的基礎上,社會保障更加全面,生活質量大大提升,趕上全鎮平均水平。
(三)冀屯鎮今后五年進入全省前十的依據
冀屯鎮提出今后五年進入全省前十的主要依據是目前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三大優勢:一是路徑優勢,冀屯鎮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與積累,不僅實現了“三化”協調發展,而且各種要素互補互促,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二是產業優勢,食用菌已成為全鎮的特色主導產業,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合作社為紐帶、農戶為基礎的產業格局,新興企業全新機電在38項專利的基礎上,加快產品升級換代,進一步節能降耗,2018年底永磁同步電機項目實現量產,增加規模效益,冀屯鎮成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三是黨建優勢,“三三一”黨建模式形成,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創造力進一步提升,黨的各種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具備了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條件。
二、久久為功、踏石有印,具有冀屯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是靠奮斗出來的
幸福生活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冀屯鎮目前取得的成績,是趙化錄帶領冀屯鎮干部群眾二十多年奮斗出來的。今后五年,冀屯鎮要在鄉村振興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成為新“樣板”,底氣來自趙化錄同志對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較深把握和對冀屯鎮發展情況的了如指掌。
(一)產業興旺方面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以把優勢做成品牌為核心,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進一步把食用菌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建設全國性食用菌交易平臺,讓食用菌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星河生物在完成總投資11億元的一期、二期項目的基礎上,到2020完成三期、四期項目,投資規模達到30億元,年產值達到10億元;二是加快推進土地流轉,謀劃建設占地1000畝的工業園區,為招商引資提供基礎保障,每年新引進3-5家大型企業,同時,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移農村勞動力,發展現代農業;三是加強全域旅游規劃,南部保護開發塌陷區濕地,打造10平方公里的濕地公園,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北部沿南水北調河和衛柿線,大力發展農家樂、采摘果園等“農業+”鄉村新業態,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挖掘西廂文化和歷史傳統文化,發展文化旅游,同時,加快服務業發展,以三產繁榮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增加農民收入。
(二)生態宜居方面 著眼長遠、立足當前,一步步推進,把全鎮村莊建設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為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實施廁所革命,加快污雨水處理設施建設和農村改廁,2019年實現衛生廁所全覆蓋;二是實施清潔能源工程,2018年底實現天然氣戶戶通;三是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2020年實現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四是加快建設學校、醫院、銀行、賓館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服務功能,打造輝縣市西南區域發展中心,成為新“亮點”;五是實施美麗鄉村工程,挖掘農村民俗文化、歷史文化、景觀文化資源,一村一品、一村一色,建設美麗鄉村。
(三)鄉風文明方面 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為出發點,以新時代文明家庭創建為平臺,把傳統農民轉變為現代公民。為此,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認領制”為抓手,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制定文明家庭標準,農戶自行認領,實行動態管理,年底綜合考評,達到標準的家庭進行掛牌表彰獎勵;二是開展“好婆婆、好媳婦”等文明創建活動,每年評選表彰一次,通過表彰先進、弘揚先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農村陣地;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發揮鄉村藝人作用,開展鄉村大舞臺、快樂星期天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四是爭創文明村鎮。實施文明創建三年晉位升級計劃,2020年實現市級文明村全覆蓋,爭創全國文明鎮。
(四)治理有效方面 堅持開好月末干群例會,創新“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用好服務群眾“三項制度”,加強“以村支書為核心的‘兩委’干部、農村黨員、村民代表”三支隊伍建設,實現群眾的需求早發現早解決,農村矛盾做到依靠群眾力量及時化解在萌芽與村內,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三、高質量黨建是高質量發展的堅強組織保證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五年目標,必須走黨建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道路。
(一)進一步完善“三三一”黨建模式,持續增強黨組織活力
張國偉書記深入冀屯鎮調研,將冀屯鎮黨建經驗概括為“三三一”黨建模式。所謂“三三一”黨建模式:服務群眾“三項制度”,即民情日記、代理代辦、扶貧幫帶;加強“三支隊伍”建設,即村兩委干部、全體黨員、村民代表;“一種干事創業精神”,即逢旗必奪、逢冠必爭。
為了確保“三三一”黨建模式的持續健康發展,本著把優勢做優,把短板補齊的原則,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服務群眾“三項制度”方面,防止做井里的葫蘆,堅持記民情日記,不斷提高鎮村干部的服務能力,擴大服務群眾的領域,不斷增加群眾對黨委政府工作的滿意程度;
二是在“三支隊伍”建設方面,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建設一支對黨和群眾高度負責、敢于擔當、勇于創新、善打勝仗、甘于奉獻的干部隊伍,探索從嚴監管的制度機制,始終保持干部隊伍先進性,保持一呼百應、說干就干、爭當第一的工作狀態。
(二)進一步完善100%支書優秀的制度機制,探索出村支書健康成長的長效機制
一是建立優秀支書的評價指標,讓村支書帶著指標工作,努力保持優秀狀態;二是建立村支書健康成長檔案,黨委對村支書的工作狀態做到了如指掌,對有缺點的村支書及時給予幫助;三是完善村支書獎勵與淘汰機制,對優秀者給予各種獎勵,對不稱職者及時淘汰;四是建立村級后備干部隊伍,使村支書人選在崗位上得到鍛煉,走上支書崗位后,盡快成為優秀;五是完善離任支書關愛制度,既解決離任支書的后顧之憂,又激發在任干部的工作活力。
(三)進一步完善鎮村兩級黨建制度體系,確保鎮村黨建一體化的實現
一是進一步完善鎮級黨組織建設制度。加強黨委自身建設,完善民主集中制度,強化黨委領導核心地位,實現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鎮級干部隊伍建設,把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作為主攻方向。建立干部績效考評制度,讓干部帶著目標任務上路,努力使每個干部都成為合格或者優秀。
二是進一步完善村級黨組織建設制度。不斷完善月末干群聯席會制度、村干部績效考評機制、黨員積分量化制度、“三會一課”制度以及“四議兩公開”制度等,確保村級黨員干部的先進性,不斷提升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三是進一步完善鎮村黨建一體化制度。一方面充分發揮村級干部的積極性創造性,努力履行干部職責。另一方面對村干部“做不好、做不了、必須做”的重大事情,鄉鎮黨委政府及時發現,大力支持,有效監督,讓村干部把好事做好,努力成為優秀。
(四)進一步完善“書記抓、抓書記”的領導格局,努力把黨的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趙化錄認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重點在村,關鍵在鄉。黨委書記是抓黨建第一責任人,“抓好是本職,不抓是失職,抓不好是不稱職,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鄉鎮黨委書記必須親自抓好村級黨組織書記,平時要對村支書狀況了如指掌,關鍵時刻讓村支書沖上去,不稱職時對村支書及時調整。只有抓好村支書隊伍,才有可能推進全面工作。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培養一個典型不容易,讓典型健康成長,發揮強大的示范帶動效應,需要各級黨組織持續的關心和支持,黨組織的關愛和激勵是先進典型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為此建議。
第一,把學習趙化錄活動不斷引向深入。趙化錄的先進事跡、優良品質和執政經驗,很具時代性。從以往情況看,如果抓的好、學的深,對推動我市鄉鎮黨委書記隊伍建設意義重大。
第二,建議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的舉措,盡可能地支持冀屯鎮發展,為其走在全市乃至全省最前列提供保證,讓這個典型更具有示范性、帶動性。
第三,建議市委向上級黨組織爭取,使趙化錄先進事跡被上級黨組織認可,成為全國重大先進典型,成為新時代新鄉先進群體又一領軍人物。
- 上一篇:100%村支書優秀是如何實現的
- 下一篇:新鄉先進群體形成軌跡與成長規律探析